Content

Home > News > 古代造纸术有望被揭开

古代造纸术有望被揭开

time:2025-04-05 10:59:28
«--    --»

周岭村考古发掘现场

造纸术是古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造纸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一直以来,望被我国考古只发现过古代的揭开纸张,尚未发掘过造纸的古代遗址。2005年起,造纸人们把关注的望被目光一次次投向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周岭村,因为这里正在发掘跨宋元明三个时期的揭开造纸作坊遗址。

11月12日,古代记者冒雨来到周岭村,造纸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望被新进展,试图揭开这座遗址的揭开神秘面纱。

发现16处造竹纸用水碓遗址

从周岭村到水碓遗址,古代须沿一条铺满青石的造纸古驿道拾级而下。据华林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望被华林是华林胡氏的发源和繁衍之地,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五代时,胡魁隐居华林、创建家塾“华林学舍”,号“潜园”。北宋胡仲雅创建了全国闻名的“华林书院”。

2005年,高安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周岭村调查时发现了多处水碓遗址。水碓是一种从西汉末年开始出现的利用水力舂米的石具。为了弄清水碓遗址的用途与年代,同时为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年9月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安市博物馆联合对水碓遗址展开了深入调查和发掘。

一个沉睡千年的秘密正逐渐被揭开。“在这条小溪的两边,目前我们已发现16处造竹纸用的生产型水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樊昌生告诉记者。

第一个水碓遗址离周岭村村口约300米。据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联合考古队队长肖发标介绍,该遗址是在杂草丛中发现的,当时还发现了放置水车的石砌水池、石臼、石板等,但没有发现木制水车、碓杆和用于引水的木制水槽。据村民介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周岭村的村民还在利用这个水碓舂米、碎粮等。

随着驿道的延伸,记者的视野里陆续出现几处正在发掘的水碓遗址。“目前在直径500米距离内,已发掘了7处。”肖发标说。记者看到,这些水碓有的在稻田里,有的在杂草树丛中,有的在小溪里。与第一个水碓不同的是,这些水碓为一车带两碓的造型,水车池东南角有排水口,南面为工作间,另有凹窝的长方形石板和石臼。“石板是用来敲打粉碎竹段的,石臼是造纸竹料精加工环节要用到的工具,这充分证明这些水碓是用来造竹纸的。”肖发标介绍道。另外,考古人员还在水碓旁发掘出少量明代中晚期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和土龙泉青瓷的碎片,说明其废弃时代可能为明代中晚期。

由于工程量浩大,考古人员现在只是对相对集中的7处水碓遗址进行了发掘。



12下一页